今天写这个事儿,是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。以前老觉得品牌设计嘛不就是搞个好看点的Logo、弄套顺眼点的颜色吗?能有多重要?直到自己手贱接了几个活儿,脸被打肿了才知道厉害。
头一回栽坑里是帮一个刚开的小奶茶店。店主是我朋友的表弟,预算紧巴巴的。我心想简单,照着网上流行的风格咔咔一顿设计,弄了个挺“网红”的Logo,粉粉嫩嫩的。结果?店主拿到手,脸都绿了。 他说:“哥,我这店开在菜市场旁边,主卖便宜大碗的珍珠奶茶,你这整得像精品咖啡厅,大爷大妈都不敢进门!”当时我还嘴硬,后来蹲在他店门口看了一下午,发现自己设计的玩意儿挂在油腻腻的玻璃门上,确实像走错了片场。
这事儿刺激了我,开始琢磨那些成功的牌子是咋整的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
光看不行,得动手。又接了个小区花店的活儿。这回学乖了,没着急开电脑,先跟着老板娘送了两天花。 发现她家客户大部分是买花哄老婆的老爷们儿、给孙子孙女买小盆栽的爷爷奶奶。回来通宵憋方案,Logo没弄多复杂,就用圆滚滚的手写字体,颜色选了暖暖的橘黄配嫩绿,看着像刚浇过水的叶子。店里小黑板画报也是我现学的,字体写得老大!效果咋样?老板娘说几个隔壁栋大爷夸她招牌“字儿够大,老花眼都看得清”,买花都不用问路了。
尝到点甜头,胆子也大了点。后来给一个社区小超市升级。他家原先招牌红配绿,闪灯字体活像80年代歌舞厅。 我琢磨着它核心不就是“方便”和“熟人”嘛干脆把Logo简化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房子轮廓,里面画了颗歪歪扭扭的爱心,字体也是那种圆乎乎、没啥棱角的。颜色换成干净的蓝和绿,看着透亮。 跟老板商量,让门口摆水果的大爷统一穿印着新Logo的围裙。过了俩月路过,看买菜阿姨跟那大爷唠嗑,顺口就喊:“哎老张,你家那‘暖心小屋’今天鸡蛋特价不?”成了!品牌名儿被人当口头禅用了!
折腾完这几回,我才真懂了什么叫“品牌形象不是在纸上,是在人心里生根”。 它不是让你画得多美多高级,而是要能跟买你东西、看你招牌的人对上“暗号”。就像最近又有个幼儿园找我设计,吹得天花乱坠要高端国际化。我跑去蹲了半天,看见满操场泥猴似的小孩,还有等娃时唠家长里短的爷爷奶奶。 回去直接跟园长说:“您这预算我接不了,真要按您说的整得跟奢侈品店似的,您家爷爷奶奶第一个不敢进门了。” 以前不懂的时候是活儿就接,现在反而敢拒绝了。 说到底,知道这玩意儿有啥用了,更得知道它该往哪儿使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