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接了个活,给本地童鞋品牌搞升级。老板拍着胸脯说产品用料贼就是卖不动价,非让我给整出点“档次感”。我琢磨这不就设计包装盒那套嘛结果一脚踩进泥坑里。
第一版设计可把我牛逼坏了。纯黑烫金盒配荧光绿丝带,Logo放大三倍贴脑门上。心想奢侈品不都玩这套?结果老板带着样品去幼儿园门口转悠,家长看见直接撇嘴:“这黑黢黢的像骨灰盒?”“绿带子绑鞋上多土!”更绝的是小孩看到直接吓哭两个——五岁娃的审美跟我想的根本不在一个星球。
实在没法子,拉着助理蹲点商场童鞋区。发现个邪门规律:妈妈们挑鞋时全程紧绷,不是抠鞋底胶水缝就是闻鞋垫味道。有个大姐当场教育闺女:“看见没?这种亮片迟早划伤脚!”吓得我赶紧记下来。更绝的是,小孩试鞋时要是扯不下魔术贴,立马嗷嗷哭——原来拉不动=不舒服=档次归零。
晚上回去翻设计规范,发现三个致命伤:
正崩溃,朋友拉我去看城中村作坊。二十平米小厂子,老板叼着烟演示神操作:
最绝的是用医院纱布当鞋撑,家长摸着直说“哎呦这料子透气”。小厂子操作很野生,但效果竟然秒杀设计圈花活。
照着野路子改完二稿,老板看方案时脸都绿了:“老子要高档!不是搞慈善!”硬着头皮解释:高档不是镶金戴银,是不让家长操心。说服他试产三百双,结果魔幻事来了——带夜光的鞋带被当成“护身符”,印急救电话的吊牌被社区宝妈群吹爆。更离谱的是,幼儿园老师主动找上门要团购,说这鞋没尖锐装饰特别安全。
现在看所谓“档次”全是反常识:
上个月路过商场,赫然看见这牌子摆在进口货隔壁。老板还学精了,柜台放显微镜给家长看鞋垫透气孔。当初骂我野路子的同行,现在改口叫“用户洞察”——去他丫的,不就是被现实抽肿脸才开窍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