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门窗制作中,精准计算下料尺寸至关重要,能够确保门窗安装的配套材料使用量和安全性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究「门窗下料计算」中的几个关键公式,分别是「边框」、「上下滑」和「勾光企」的计算方法。
「边框」是指门窗框架的四周边缘部分,其计算公式如下:
边框 = 窗户高度(H)
需要说明的是:
窗户高度(H)是指门窗框架从上到下的垂直高度尺寸。
需要考虑两支边框材料,分别用于左右两侧。
某些型材可能需要区分左右边框,需要在计算时予以注意。
「上下滑」是门窗推拉框中上下两道滑轨,其计算公式如下:
上下滑 = 窗户宽度(W) - 2 x 边封槽深
窗户宽度(W)是指门窗框架从左到右的水平宽度尺寸。
边封槽深是指边框上开设的用于安装边封条的凹槽深度。
计算得出上下滑的长度后,会得出两个尺寸,分别用于上滑和下滑。
「勾光企」是门窗框架内外两侧与玻璃接触的压条,其计算公式如下:
勾光企 = 上下滑包外宽度 - 玻璃压条宽度
具体来说:
上下滑包外宽度是指上下滑在窗框上的外露宽度。
玻璃压条宽度是指用于固定玻璃的压条的宽度。
计算得出的勾光企长度即为内外两侧压条的总长度。
实例解析
为了更深入理解这些计算公式,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示例:
假设我们有一扇窗户,其高度为 1200mm,宽度为 1000mm,边封槽深为 10mm,玻璃压条宽度为 15mm,上下滑包外宽度为 35mm。
实例中的「边框」计算
根据公式:边框 = 窗户高度(H)= 1200mm
需要两支边框材料,每支长 1200mm。
实例中的「上下滑」计算
根据公式:上下滑 = 窗户宽度(W) - 2 x 边封槽深 = 1000mm - 2 x 10mm = 980mm
上滑和下滑的长度都为 980mm。
实例中的「勾光企」计算
根据公式:勾光企 = 上下滑包外宽度 - 玻璃压条宽度 = 35mm - 15mm = 20mm
内外两侧压条的总长度为 20mm。
总结
通过以上详解,我们掌握了「边框」、「上下滑」和「勾光企」这三个关键门窗下料计算公式。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精准计算出不同规格门窗的材料用量,为门窗制作和安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。
互动环节
亲爱的读者朋友们,如果您对「门窗下料计算」还有任何疑问,或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。让我们共同探讨,深入理解门窗制作的奥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