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,来唠唠我去年操盘的一个连锁包子铺的事儿。当时有个老同学,家里开了快20家包子铺,生意死活上不去,天天发愁,死马当活马医,找到我帮忙看看咋弄。
一、上来先看他铺子啥德性
我啥也没干,先自己跑去他几家店蹲了几天。好家伙,问题一抓一大把:
- 招牌乱得像抹布:这家叫“老张记”,那家叫“老张秘制”,还有叫“张包子”的!颜色嘛绿底黄字、蓝底白字、红底黑字……啥玩意儿都有,隔条街你都不知道是一家。
- 进店得靠运气:点单、付钱、取包子全挤在一条窄道儿上,人多时候队伍能甩到门外大街上,过路的大爷大妈直接嚷嚷“堵路”!买个包子跟打仗似的,我站一会儿就躁得慌。
- 包子上桌?慢着:看着后厨忙得脚不沾地,前台等包子的脸都等绿了,平均七八分钟才拿到,旁边卖饮料的窗口倒是空得能打蚊子。
- 啥都想卖,啥都卖不精:菜单密密麻麻跟字典一样,从豆浆油条到盖浇饭、凉皮……看着都眼花,厨房更是乱成一锅粥。
二、找明白人!拉专业团队入伙
我可不敢自己瞎指挥,赶紧拉了个懂行的设计团队(具体哪家就不说了,免得像广告)。团队里不光是画图的,还有在餐饮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运营老炮儿,一块儿蹲他家店里啃包子啃了快一周,跟员工唠、跟客人扯。
大家坐下来一合计,定了三板斧:
- 打哪群人?就打图便宜、赶时间的:别想伺候所有神仙了,就盯着上班族和接送娃的家长干!包子必须快、稳、便宜。
- 招牌?统一!要土也要土的扎眼:主色调就定了“白底配亮橘红”字,远看就像蒸笼屉!甭管新店老店,招牌全给我按这个搞,字体一样粗,丑归丑,但一条街过去就它最抢眼。
- 动线?必须“傻瓜式”:死命令:点单、付钱、取包子一条直线往前滚!厨房流程也重整,蒸包子的、蒸饺的、煮豆浆的分开区域,避免挤成一团耽误事。
- 空间?塞点儿“小心机”:在取包子的地方加了俩保温格子,外卖小哥来了直接扫码取货走人,不用挤进队伍里干等。还挪了块巴掌大的地方专门放外带的蘸料包和纸巾,自己抓。
三、第一家旗舰店动刀子
挑了市中心一家最老、最乱的铺子当试验田,开干!
- 门脸儿:老招牌哐当卸下来,新的亮橘字招牌配上大白底,天没黑就亮灯,整条街它最红。门口贴了几个大字“早餐7分钟 午餐12分钟”,就是喊给你听的。
- 进门就是一条道:进门就看见点餐牌→往前走是收银台→再往前就是取餐口。原先挡路的柜子全挪了,还贴了贼大的箭头在地上,你想瞎溜达都没门儿。
- 后厨变流水线:蒸包子的、炸油条的、打包外卖的分开站岗,还按高峰低谷定了两套人手排班表。打包区堆满了热乎乎的豆浆包子,外卖小哥来了按号拿,十秒走人。
- 菜单大瘦身:菜单砍了一半!剩下就主力卖那几种最受欢迎的包子和几样简单的粥、豆浆,配菜就老三样咸菜。厨房压力直接减了三分之一。
改完啥样?头一个月就感觉人变“顺”了。原先挤门口抱怨的少了,取餐那块基本3-5分钟搞定。外卖小哥贼高兴,拿货贼快。店里那个放蘸料包的小架子,补货补得贼勤。
四、死命令:所有铺子给我抄作业
这家店跑通后,立马整了个超级傻瓜版的“翻新手册”:
- 视觉规范:啥材料、啥颜色、啥字体大小、招牌灯箱怎么装…说明书带图册,塞给每个老板。
- 动线图纸:厨房怎么摆、顾客怎么走,照着图纸扒拉就行。
- 菜单目录:只准卖清单上这几样!多一样?总部直接掐你原料供应!
然后硬逼着其他19家店,半年内照着模板全改了一遍,一家家盯。
五、说点掏心窝子的
折腾完这些活儿,回头看看,这才算明白什么叫“全案设计”——它根本不是让你搞得多高级多艺术,就是把你做生意这一大摊子事,从名字、门脸到顾客进店取餐的脚底板,再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,全给你理清楚、捋顺溜。落地的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小东西:地上贴的箭头、统一颜色的打包袋、塞在门口的外卖保温箱…这些小破玩意加起来,就能让顾客不那么烦,效率提上去,成本反而下来点。
看着他家现在稳稳当当扩到了快40家,每家流水都往上蹦,我才算松了口气:这顿折腾,值了!归根结底一句话:连锁玩的是复制粘贴,你自己家都七扭八歪的,指望别人来加盟给你收拾烂摊子?门儿都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