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唠唠鸡西餐饮品牌设计那点事儿。前几天刚帮本地一个做辣菜的小馆子折腾完,老板是我老同学,非得让我出主意。刚开始也是两眼一抹黑。
第一步,我去他那店里蹲了两天。不是光吃饭哈,是真的看。早上开门我就去了,坐靠门的位子,观察进来的人啥反应,特别是头一回来的。发现门头黑乎乎一片,就几个红字,名字还特文艺,叫“静溪小筑”,猛一看压根不知道卖啥的。进来的人十个有八个问“你这卖啥的?”。菜单更闹心,打印的A4纸塑封,字小得老花眼都费劲,图片全是网上下载的货不对板那种。老同学还抱怨:“我这辣子鸡、水煮鱼味道杠杠的,就是没人记住,都叫我‘门口那家辣店’”。得,定位模糊,形象拉胯,难怪火不起来。
想弄得抓最要紧的。我琢磨了五个土办法,核心就是让人一眼记住,知道吃感觉对味儿。具体这么整的:
效果咋样? 改完头一周,我问老同学。他在电话里就乐:“靠!名字改完头天就有俩大哥门口嚷嚷,‘火钳子?就冲这名也得试试!’店里中午人明显多了,特别是生面孔。还有几个小年轻在墙边那老婶儿海报跟前拍照打卡,发朋友圈!”他说服务员反馈,现在客人点菜快多了,也很少再问卖啥的了。
这事儿让我明白,鸡西餐饮设计不用搞太深奥。关键就是把本地特色(鸡西、辣)、当家本事(比如刀削面、辣盘)、还有那么点人情味儿(老婶儿故事),用最直白的方式(大红字、大图片、接地气的名儿)吼出来,让人看明白、记得住、还想拍个照。小馆子,弄得太洋气反而没人懂,本地人认啥就做
对,结尾说个糗的。本来想拍个改门头过程的小视频发平台,结果我站梯子上举手机,脚底下一滑,人没事儿,手机啪叽摔老板洗菜盆里了。水里捞出来当场嗝屁...老同学憋着笑:“你这‘手滑分享’也算独家爆料了。”视频没拍成,倒成段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