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如何提升?(3大技巧助你升级)

昨天刚忙完县里那个苹果区域品牌的项目,现在可算能喘口气了。他们领导一上来就说品牌得升级,说人家隔壁县的梨子包装多洋气,销量噌噌涨,咱这苹果包装土得掉渣,跟地摊货似的。我心说行,那就干呗,谁知道这摊子事儿这么难缠。先是摸着石头过河,连门往哪开都不知道接了活儿我就傻了,区域品牌咋搞?这玩意儿跟单个公司品牌完全两码事!全县的合作社、大小果农都能用这个牌子,乱哄哄的,标准根本没法统一。我蹲在田埂上跟果农老

昨天刚忙完县里那个苹果区域品牌的项目,现在可算能喘口气了。他们领导一上来就说品牌得升级,说人家隔壁县的梨子包装多洋气,销量噌噌涨,咱这苹果包装土得掉渣,跟地摊货似的。我心说行,那就干呗,谁知道这摊子事儿这么难缠。

先是摸着石头过河,连门往哪开都不知道

接了活儿我就傻了,区域品牌咋搞?这玩意儿跟单个公司品牌完全两码事!全县的合作社、大小果农都能用这个牌子,乱哄哄的,标准根本没法统一。我蹲在田埂上跟果农老王唠,他就关心俩事:包装纸箱能不能再便宜两毛钱?苹果卖给谁价钱能高点?说到品牌形象,他就撇嘴:“那玩意儿能当饭吃?”得,白聊。

我这人倔,想着总得找个突破口。一不做二不休,我连着跑了三天:

  • 蹲水果批发市场:看那些外地大车怎么收果,听听买家嘴里念叨发现他们也认地方,但光听地名分不清好坏。
  • 翻烂了淘宝京东:搜全国各地的苹果包装,看得我眼花缭乱,红配绿的、土黄带点金字的,啥鬼样子都有。
  • 硬着头皮问领导:县里到底图个是想卖得贵点?还是想多卖点?结果领导也含糊,就说“都要!”

这一圈下来,我大概明白痛点在哪了:没人说清咱这苹果到底特别在哪儿!

再来,憋了个大招:用颜色讲故事

之前那些稿子被打回来N次,我算是彻底开窍了。不能再跟着别人屁股后头抄了!我把项目组几个年轻人关在办公室,逼着他们跟我头脑风暴。

拍板搞了个大动作——不用大红大紫了!

  • 为啥非要用红色?隔壁县梨是绿的,我们也红,摆一块儿打架吗?不行!
  • 我们这苹果不是大棚催熟的,是山坡上自然长,晒足了太阳。我就盯着“自然”“阳光”这两个词使劲琢磨。

我一拍大腿,搞了个偏橘调的暖黄色!既让人想到熟透的果肉,又有点阳光洒在黄土地上的感觉,跟那些“红富士专用红”完全区分开!颜色一亮出来,连老王都瞅了半天说:“嗯…看着是暖和点儿。”

画了个让老乡都能认出的标记

Logo折腾我够呛。设计师弄的那些花样,什么飘带、变形苹果,看着是挺艺术,但老乡看了全摇头,说太复杂看不懂。

我就急了,“简单!直接!一眼记住!” 这才是硬道理。翻县志资料找灵感,结果还真有发现:县志里讲咱这山沟老辈人种苹果,沟里小河弯弯曲曲像个“几”字形,周围山峦起伏抱着这一片水。这地貌,老乡熟!

我跟设计师耗了一晚上,就画两条线:上面一个简单的弧形就是山,下面一道柔和的弯线就是水,中间那片留白区域,正好塞下我们简化的苹果剪影。轮廓出来了,打样回来一看,老王拿着印着新标的包装盒,一眼就看明白了:“这不是咱村口那条河沟子嘛” 行了,就它了!

总结一下这仨折腾出来的笨办法

  • 颜色别抄:得挖自己家土生土长的特点,跟别家不一样才有活路。
  • 形象别装:越复杂的玩意儿老百姓越记不住,就得从他们熟悉的土地山河里扒拉。
  • 想法别飘:蹲点问买家、问果农、甚至追着收果子的老板问,听到的糙话最管用!什么品牌价值,都得落地到他们咋买咋卖上。

县里领导后来跟我说,新包装上摊那天,赶大集的果农反映包装箱都变好卖了。这不就得了,能让买的人分得清、卖的人愿意用,这他妈才算是品牌形象立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