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刚接了个鄂尔多斯羊毛衫品牌的活儿,甲方甩过来一堆需求,差点给我整不会了。想着赶紧整理点干货出来,把踩过的坑给你们掰扯明白。
甲方爸爸张口就要"国际范儿",我啪叽塞满蒙文篆书和沙漠驼队。结果方案交上去,本地合作商直接拍桌子:"草原儿女谁特么把图腾印胸口?这不像文化衫吗!"赶紧翻县志找老照片,发现人家鄂尔多斯婚礼头饰的流苏走向都有讲究——得,连夜撕稿重画。
血泪经验:自信满满把烫金LOGO设计成0.3毫米细线,送到代工厂被大姐们集体吐槽:"流水线滚三遍就糊成芝麻饼!"灰溜溜跑去车间蹲点,才发现机绣针脚至少要1毫米起。返工时直接给LOGO加粗两倍,边缘全改平涂色块。
车间生存指南:
宣传册排版时顺手标了个"鄂尔多斯草原",本地同事急得飙方言:"咱这儿叫杭锦旗草场!库布齐沙漠东头才有几丛草!"吓得我扛着相机直奔牧区,拍回来七种沙地植物当底纹,牧民指着沙柳说:"这个枝丫弯度才对味。"
定稿那天下暴雨,甲方代表捏着样品突然乐了:"你们把驼绒纹路压成雨滴状,倒是应景。"哪是刻意设计——厂里烘干机太老,布料缩水出了意外褶皱,阴差阳错反倒成了防伪特征。
这套设计从四月折腾到立冬,最大感悟就是:在鄂尔多斯搞设计,得先把腿扎进沙土里。办公室电脑渲染的蓝天白云,还不如牧民家掉漆的铜茶壶有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