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帮朋友餐厅搞包装,张嘴就问设计公司:“整套弄下来多少钱?”人家甩过来一张表,什么主视觉设计、结构打样、材质烫金工艺,密密麻麻列了三十多项,末尾写个“总计8-12万”。我端着咖啡的手当场抖了半杯在裤子上。
回去路上越想越憋屈。朋友就开个社区小馆子,包装要搞这么金贵?蹲马路牙子上扒拉手机搜“包装省钱”,弹出来全是广告。气得我直接冲去印刷厂车间,逮住老师傅递烟:“您普通纸盒咋做最便宜?”
老师傅指着墙边堆成山的灰板纸笑:“省钱第一条,别追新!去年流行的磁吸盒,开模费够你做五百个普通盒。现在店里堆的这些边角料,你肯用,白送!”
最狠一招是押尾款。原定打样三次,我改成先付30%做首样,满意了才给钱继续。印刷厂业务员脸都绿了,但看我捏着手机随时要拍视频曝光的样子,还是捏鼻子认了。
算账时自己都吓一跳:
朋友收到报价单时猛拍我背:“早说!当初那设计公司报的烫金盒,够我买三百只鸡了!”
现在接活先甩三道题给甲方:
答完题的预算表突然开始仰卧起坐:装月饼的礼盒预算挪给需要冷链的酱料罐,礼盒改牛皮纸+印章照样卖爆。省下的钱全变成产品试吃装——顾客捏着试吃袋回头问包装哪买的时候,我知道这局又赢了。
ps:当初那批“印错”的包装纸,后来加了个“限量手作”标签,反而被顾客当收藏品薅走好多。找谁说理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