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当项目负责人那会儿,碰上设计院白纸黑字指定了个贼小众的进口牌子,我头皮都炸了。这玩意儿别说用,听都没听过!供应商报价单甩过来,好家伙,一组零件顶国产三组价钱,甲方爸爸当场脸就绿了。蹲在工地集装箱改的办公室里,我捏着那张轻飘飘的设计说明,感觉像捏了个炸弹。
管他有用没用,先把设计文件翻了个底朝天。打印店老板看我天天去复印,都问我是不是要考律师证。划重点的词全用黄色荧光笔涂得跟抽象画似的——原来人家写的是"满足欧标XX防火等级","抗冲击载荷XX千牛"。懂了!设计院要的不是那个商标,是商标背后那串死数字。
翻烂了设计说明,扭头就钻电脑里扒资料。国内能查的标准目录全下载了,PDF堆满半个桌面。鼠标滚轮都快搓出火星子,还真在国标GB里翻到个参数一模一样的条款。截屏!标红!打印机吱呀吱呀吐出一张热气腾腾的A4纸,捏着这张"救命符",指甲差点掐进纸里。
揣着那张标红国标冲进材料科,老张正泡着枸杞看报纸。"给哥找!"我把纸拍他桌上,"防火XX级,扛撞XX吨的,国产的!"老张推推老花镜嘟囔:"早说..." 三天后他甩给我三个文件夹。呵,全是检测报告封面照!
选了家河北厂子。视频会议时厂长直接把摄像头怼到流水线上:"看!钢板是不是这么冲压的!"设计院老头在屏幕那头板着脸憋着笑点头。
写替换申请那天键盘敲得冒火星。核心就三板斧:1 设计院原始要求截图标红 2 河北厂检测报告同框对比 3 附上三个失败案例的"死亡笔记"。邮件发出去那瞬间,手抖得点了三次发送键。
隔周评审会成了我的脱口秀专场。投影仪打出的PPT上,参数对比表占满整面墙。设计院总工扶了扶眼镜:"小同志挺较真..." 甲方突然拍桌子:"省两百多万不早说!就它了!" 散会后老张偷偷塞给我包烟,盒子上印着"河北特产"。
现在看那堆替换文件还乐:什么欧标XX级,国标写得明明白白叫"耐火完整性60分钟",把人家洋气字母扒了皮,不就是锅盖多焖一小时的事儿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