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接我家饭馆的时候,那招牌还是我爸二十年前手写的红底黄字木板,菜单是塑封A4纸打印的。店里拍菜品发朋友圈,朋友直接评论:“你家包装盒像医院装针管的,白底蓝字配二维码太劝退了!”我才反应过来,这店再不拾掇真要凉。
先是自己瞎折腾半个月:花钱买模板网站、淘宝找美工重画logo、印了批新打包盒。结果更完蛋——外卖小哥说新包装一淋雨就破,客人投诉扫码跳转到三无保健品页面。气得我连夜扒知乎找专业团队,看见本地有家专做餐饮设计的,底下评论说“虽然贵但真能救命”,咬咬牙私信约了面谈。
他们总监上来就扎心:“您这店现在像个精神分裂患者!”甩了堆调查报告:
我指着新做的logo辩解说这花纹多有文化,设计师当场打开电脑:
实话讲,那筷子肉看得我咽口水,默默把反驳的话咽回去了。
落地过程才要命:
改到第四轮我拍桌子吼:“再改加钱没门!”总监直接搬来打印机,当着面把合同塞碎纸机:“王哥,剩尾款不要了,您用回A4纸菜单。”给我整不会了,乖乖接着改。
开业那天我蹲门口数人:
最绝是洗手间标识——男厕画个蒸笼 女厕画糖葫芦,保洁阿姨吐槽:“现在老头们管上厕所叫‘去蒸一笼’!”
上个月盘账吓一跳:招牌发光字成本八千 但夜间客流量翻倍 外卖平台新客增长四成。原来说设计救命的评论 我今天算是信了。